分类标题

盘点2019年的四大科技热点,你pick哪一个?

浏览: 发表时间:2019-10-24 14:57:07 来源:广州市科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的进步,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变革

从工业革命到现在

从计算机的发明到互联网的普及

更是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速度!



接下来,我们来盘点2019年的四大科技热点

看看它们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同时来听听院士们对此的见解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不仅在互联网上,

在线下的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应用,

2019年将是人工智能开始发力的一年!



李德紘院士
关注人工智能——交通装“大脑”


用导航APP也无法避免堵车?

地铁安检或造成高峰时期的堵塞?

这些令不少大城市头痛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有望由高科技手段解决。



城市交通大脑便是其中备受瞩目的一项核心技术,它是在IDPS架构下运行的新一代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作为“大脑”,它能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挖掘交通特性,分析优化动态交通,从而实现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事故的目标。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李德紘表示,城市交通大脑将让城市交通变得更智慧、更轻松。城市交通大脑目前已在安徽合肥及宣城投入使用,未来它将在广州、宿迁、淮南、佛山等地落地。



李德紘院士介绍,城市交通大脑已率先在一些中小型城市试点以训练模型,经过验证获得了成功。“大脑”在安徽宣城试点应用中,覆盖了宣城59%的路段,实现了全路网平均停车次数下降22%,平均拥堵时间下降5%,平均车速提升25.4%。如果将来该项目在广州落地,市民能直观感受到路面交通状况的改善,出行者还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最好的路线。



他还提到,导航APP一般使用的是互联网数据,提供的是即时信息,导航算法也趋同,就会出现把很多车都导到同一条路上,可能加剧拥堵的情况。“我们去年就捕捉到这个情况。”李德紘院士说,他加入交通大脑项目后,就着手优化交通流在路网中的分配,并完善交通大脑的道路信息检测系统,让路网需求和道路通行能力信息能够被实时感知。“由于交通大脑有预测功能,同时也为强化学习模型提供环境信息和训练,我们能让它把整个交通状况跟导航APP所属的公司报告,让它们改变路线,对出行者的路线规划进行合理、有效、及时的分配。”


网络安全


网络“黑客”像网络界的病毒

也是需要有“药物”来治疗它

随着时代的发展,“黑客”威胁程度在加大

新的预防技术也在陆续出现

包括硬件身份验证、云技术等,

这可以使共享的网络空间和设备更加安全。



方滨兴院士
工业互联网的综合安全保障


面对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工业互联网会面临什么样的威胁呢?

又该如何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院士表示,工业终端控制层面,从闭环走向开环,我们才能解决工业互联问题,从闭环走向开环就会有开放带来的问题,过去我们是在真空罐里,里面没有外来的威胁,只有人为的破坏,只要把人为破坏控制住就可以了。突然把它打开了,离开真空,走向大气,问题也就来了。他经常演示进入别人的工控系统里,比如西门子系统、电力控制系统,很多原因是他们的口令很简单。这些搞控制的人过去都是习惯于封闭,觉得安全是由警卫保证的、探头保证的、门禁保证的,都是一种物理空间的局域保障。没有想到网络控制,别人确实很容易就进去了,这是开放带来的问题。



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综合保障体系,我们的认识应该从自主可控开始,这是本质安全,还有安全实验平台,深度防护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本质保障就是从各个层面都要自主可控,各个层面都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包括工业控制系统自动化的实施,工业核心产品设备产业化,工控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



首先是计算,计算的本质是云和大数据,所以,要解决的是云安全和大数据安全,也就是要有云端可信,大数据协同安全。然后是通讯,通讯其实就是保证可靠传输,要有多条传输通道,有多种传输方式,如果信息很重要的话,不能是单一方式,因为容灾的前提是异构。控制,就是漏洞发现和审计,本质安全也要解决不会有人为的后门,当这个东西是人为设计的就叫后门,如果设计者都不知道还有这个东西,这就叫漏洞。所以,很多后门都被冒充为漏洞,因为设计者不想担责任。


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

我们将其定义为日常生活中

使用的设备用计算器相互连接。

万物互联将成为现实,

技术的进步使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更快更好,

现在已经可以

通过手机操作空调等其他家用电器


孙玉院士
物联网产业将持续强劲发展


要了解产业发展趋势,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物联网。

现实中国,未来世界,

物联网产业都将是重要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院士介绍,信息系统按应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信息系统,即通信系统;人与物之间传递信息的信息系统,即遥控系统;物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信息系统,即遥测系统;物与物之间传递信息的信息系统,即物联网。”



孙玉院士认为,目前,我国通信系统产业已经成熟,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物联网已成为我国近年新兴的产业,在智慧城市方面得到普及应用且发展较快,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则逐渐从外围向核心扩展。物联网的信息消费方式决定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并重,市场要素是双重的必要性。所以,发展物联网产业关键是社会与产业的发展活力;而物联网的应用环境决定信息产业的跨行业应用,这就决定了发展物联网产业主要依靠协同创新,需要建立“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孙玉院士展望物联网产业的未来,认为,今后5-10年,我国物联网将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5G


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

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10Gb,

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

随着5G技术的诞生,

用智能终端分享3D电影、

游戏以及超高画质节目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邬贺铨院士
未来5G将渗透所有领域


5G网络是无线通信系列的最新成员。

最近关于5G的讨论很多。

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

升级的信息高速公路,畅通无阻。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邬贺铨明确表示,5G距离生活并不遥远。“凭借高速度、高清晰度、低延时等优势,5G带来的不仅仅是高速下载能力,还可以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方面带来更好体验,能够运用于教育、远程医疗等。通过大连接,5G助力打造智慧城市和智慧工厂。此外,5G技术还可以用于训练飞行员、驾驶员、工人以及教育、自动驾驶等。”



邬贺铨院士强调,5G刚开始的应用场景以消费为主,但最终要拓展到产业。中国电子学会名誉理事长、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也表示,5G的产生是在工业生产、工业互联网上开辟了一个新的蓝色海洋。



邬贺铨院士坦陈,5G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5G覆盖到像4G这样的规模,需要7—8年的时间。根据高通公司相关研究报告,到2035年,5G会使全球经济产出增加4.6%,对应着12.3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到2035年,因为5G的使用中国GDP大概会增加1万亿美元,新增就业机会大概1000万人。”有人说5G的终端和资费都比较贵,邬贺铨认为这并不是问题。“几年后,5G的终端价格会变得和现在4G一样的水平,而资费也在不断下降。随着技术进步,5G不是一个更高消费而是一个用得起的消费。”


你,Pick哪一个呢?

编辑 | 广州院士活动中心

资料 | 广州人才工作网、中新网、长城网、工业互联网

图片 | 来自网络



文章推荐

Copyright © 2017-2019   广州市电子技术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00753号-1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