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接上回,Gartner今年发布的技术成熟曲线中,出现了16个处于上升阶段的新兴技术,上期内容中已经给大家介绍了8项新型技术。今天我们接着介绍处于触发期另外的8项新型技术。
9.量子计算
这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以量子位(量子比特)为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
一个量子位可同时保存所有可能的结果,直到读到一个被称为叠加的属性。由于叠加性的存在,使得量子位状态可处于多种可能性的叠加状态,相比于经典信息处理,量子信息处理的效率上具有更大潜力(小编也说不清楚在说什么)。
基于量子技术的硬件较为复杂,2015年开始,研究竞赛非常激烈,主要玩家有Google,IBM,Intel,Microsoft,D-Wave(加拿大量子计算公司)。其中Intel专注硅量子点技术,微软选择拓扑量子计算,两者较冷门,主要的竞争在Google和IBM之间。
骄傲的是,2017年5月,中科院宣布中国建造了全球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
中科院建造的基于单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结构
10. 立体显示
可将物体呈现为三维效果,采用360度球面视角可跟随观众移动的,可以创建出高度逼真的幻觉效果或立体的视觉感受。
目前,立体显示技术还没有走出实验室,商业应用远未起步。好事者可以想象下,电影《星球大战》中莉亚公主、黑武士等通话中呈现的实体图像。当然,技术的场景肯定不止于通话,至少网红女主播会迎来新一波爆发。
11.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BCI)是一种用户界面,用户可通过计算机读取脑中的信息,经过计算处理,让信号转化为相关的反馈指令,计算机或者接受脑传来的命令,或者发送信号到脑。
这个黑科技是科技圈内的热点。今年3月,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创立新公司Neuralink,涉足该领域;4月,Facebook的硬件开发团队展示了用脑波打字的项目,他们准备打造相关的穿戴式设备系统。
意念意义上的“永生”,也许能通过BCI实现。
12. 会话式用户界面
会话式用户界面(CUI)是一个高层次的设计模型,用户和机器以口语或书面自然语言交互作用,其交互作用范围可从简单的话语(如“停止”,“是”或“现在几点”“12:24”)到高度复杂的相互作用(收集犯罪案件的证人证言)和高度复杂的结果(如为用户创建一个抽象的形象)。
相比CUI,现在的智能音响就是个玩具。
13.智能工作空间
指嵌入了计算、信息设备和多模态的传感装置的工作或生活空间,以支持人们方便地获得计算机系统的服务。在智能空间的工作和生活过程,将是人与计算机系统不间断的交互过程。
今年3月,阿里巴巴与P2(People Squared)联手,共同打造了全球第一款智慧联合办公概念空间——神鲸。
阿里巴巴神鲸空间
14. 增强数据挖掘
其标志性的特点是下一代商用智能和分析平台,可使用户自动发现、想象和叙述相关研究,例如相互关联性、整体预测等,无需建立模型或写算法,用户便通过可视化搜索和自然语言查询数据,支持自然语言生成的结果解释。
这将减少数据缺失与人工手动探索造成的“重要见解不正确”风险,有助于优化对策建议,希望它比中国好多高管更靠谱些。
15. 边缘计算
指的是一种分散式运算的架构,将应用程序、数据资料与服务的运算,由中心节点处理的大型服务加以分解,切割成更小与更容易管理的部分,分散到边缘节点去处理。在这种架构下,资料的分析与知识的产生,更接近于数据资料的来源,更适合处理大数据。
16. 智能机器人
可在物理世界中自主工作,在短期间隔中学习,接受人类监督、培训和示范,在人类的管理下工作。
智能机器人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生产力以及低成本,将在大量行业中表现强竞争力,相关宣传和期望将持续增长。
百度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
国内互联网的BAT,国外的谷歌、IBM、微软、脸书、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均在投入巨资,抢占智能机器人的战略制高点。
至此,处于触发期的16项新技术已介绍完了,这些新型科技的未来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