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慧景区建设的深入,今年,敦煌景区引入了新一代生产力的代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了基于人脸识别的快速检票系统升级。不同于以往购票、检票多次排队的模式,现在游客只要在敦煌市区30公里范围内打开手机定位,即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输入身份信息完成实名制购票。在检票时,系统就会自动完成游客现场照片与身份证照片的人脸比对实名制验票步骤。
得益于此,整个验票时间被大大缩短,游客也将避免烈日或大雨等恶劣天气下长时间排队的情况。而根据近期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布的《国庆黄金周旅行趋势报告》显示,“排队时长”成为了影响消费者体验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人脸识别检票系统的投入使用,敦煌景区的消费体验势必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人脸识别技术也很好的解决了实名制购票的落地难题。而实名制购票不仅将帮助敦煌景区杜绝黄牛票,并且景区的安全系数也会得到进一步保障。
据旅游行业资深学者表示,除了帮助景区设施、产品创新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旅游业进行数据分析、精准营销,指导景区进行业态升级,可以说AI在智慧旅游建设中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但在今年的十一长假中,大量游客依旧无法体验到技术革新带来的便利。如同敦煌一样插上人工智能翅膀的景区仍是少数,长时间排队等情况依旧是常态。
人脸识别检票优势明显但落地仍是少数
那么AI技术落地智慧旅游的掣肘究竟在哪里?据业内人士透露,核心障碍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景区需要投入高昂的成本替换原有的票务等系统和设备。另一方面,作为最前沿的科技,人脸识别等AI技术拥有很高的壁垒。传统的旅游产业服务商很难单独完成算法的研发及软硬件的集成,需要借助AI算法供应商的深度参与。如同敦煌的人脸识别检票系统,就是由深大科技和算法供应商ArcSoft虹软共同开发完成。
据悉,针对人脸识别等视觉AI算法门槛高、成本贵的问题,算法提供商虹软则推出了以离线算法为主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基于该平台,虹软免费开放了人脸识别、活体检测、人证比对、人脸属性分析等离线SDK。利用这些SDK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二次编程,实现相应技术的应用落地。
可见,随着人脸识别检票系统的落地,随着AI的持续赋能,智慧旅游将会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素材选自环球网)